西伯利亞紅嘴鷗,每年遷徙數千公里,縱向穿越大半個亞洲,為何只在云南昆明過冬呢?
更神奇的是,四五十年前這些紅嘴鷗幾乎不會在昆明停留,它們在這座城市過冬的習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?難道海鷗之間會互相交流,一代傳一代養成了習性?
昆明,如期而至的紅嘴鷗群
這些昆明人的老朋友今年再次如期而至,我們就來深入了解一下,春城昆明和海鷗之間到底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?
紅嘴鷗,俗稱笑鷗、釣魚郎、黑頭鷗,是一種屬于鸻(héng)形目-鷗科的冬候鳥。
紅嘴鷗多分布于歐亞大陸,在我國的新疆、內蒙古、黑龍江和吉林也能看到它們美麗而靈動的身影,通常在秋季從北方遷徙到南方過冬,而在春季則返回北方繁殖。
在夏季,紅嘴鷗成鳥的頭部呈棕褐色,從遠處看起來如同黑色(也這是被叫做黑頭鷗的原因),身體為淡灰色,飛羽有黑色的尖端,獨特的紅嘴是它們的標志(腳也是紅色的)。
冬季時,紅嘴鷗頭部的棕褐色斑塊會消失,僅留下兩個黑色斑點。
紅嘴鷗成鳥冬季時的毛色,頭部的褐色褪去,僅保留一對黑斑
紅嘴鷗喜歡棲息在水域附近,尤其是湖泊、河流和海濱地區,因為長得和鴿子相似,大家也會戲稱它們為「水鴿子」。紅嘴鷗在大型蘆葦叢、沼澤地的群落或湖中的島嶼上生活,并在地面上巢筑。
像大多數鷗類一樣,冬季時,紅嘴鷗在覓食或夜棲等行為上都表現出高度的群居性,通常形成大規模的群落。它們是雜食性鳥類,常以魚類、蟲類、甲殼類等水生動物為食。
熱衷于吃小魚的紅嘴鷗
每年的4到6月是紅嘴鷗的繁殖期,紅嘴鷗通常在地面上筑巢,它們會用草、蘆葦、枯草等植物材料構建出一個簡單而淺的巢。因為它們會集體形成繁殖群落,所以巢與巢之間的距離相對較近。
紅嘴鷗每窩通常產卵3到4枚,卵呈橢圓形,通常呈現淺綠色、藍褐色或灰褐色,表面有黑褐色斑。 雌鳥和雄鳥輪流孵卵,孵化期大約為3周左右。孵化后,幼鳥將留在巢中,由父母親輪流照顧。
紅嘴鷗的卵
值得一提的是,在雛鳥孵化后出現,紅嘴鷗會出現「清理蛋殼」的行為,這主要是為了降低被捕食的風險。
紅嘴鷗的蛋會受到來自不同鳥類、狐貍、鼬等甚至其他黑頭鷗的捕食,將蛋殼清理干凈的目的是為了偽裝,避免捕食者發現鳥巢。蛋殼離巢越遠,捕食風險就越低。
除了清理蛋殼外,還會經常清理其他不屬于巢的物體,通常是父母共同完成這些工作。
岸邊鳥窩,看起來整潔干凈
紅嘴鷗的雛鳥剛出生時具有柔軟的、深色帶斑點的絨羽,隨著時間的推移,它們的羽毛逐漸變得堅硬、潔白。
父母會為雛鳥提供食物,通常是以反芻的方式。隨后,雛鳥在巢中成長并逐漸學會飛翔。
這小鳥崽子和成鳥幾乎完全不像
紅嘴鷗在繁殖季節會表現出強烈的領地意識,它們會保衛巢和幼鳥避免潛在的威脅,以確保繁殖成功,這是生物繁衍的本能。
從10月開始,紅嘴鷗已經陸續抵達昆明,它們的到來為昆明帶來了冬日的生機,眾多居民、游客齊聚于此。而作為觀鳥者,我們需要了解一些文明觀鷗的小知識,才能更好地欣賞這一美妙的自然景觀。
市區內翠湖公園白天海鷗很多
首先,當然是選擇合適的觀鷗地點。紅嘴鷗主要集結在昆明滇池畔,城內的翠湖公園、大觀公園,城郊的海埂大壩,都是紅嘴鷗最愛聚集的地方。
其次,紅嘴鷗別稱「笑鷗」,叫聲當然是個標志,在紅嘴鷗聚集的地方人流也多,會比較嘈雜,觀鷗前要做好心理準備。
鳥類無法控制排泄,紅嘴鷗也不例外,觀鷗時最好戴一頂帽子,或者賭一賭運氣,看會不會有「天降好運」。
雖然紅嘴鷗很可愛,但它們都是野生動物,喙和爪子都比較尖利 ,小朋友喂食最好戴上手套,或者保持安全距離丟出去投喂,以免意外受傷,假如受傷后最好也要及時消毒處理。
正在觀鳥的孩子
若選擇喂食,可以使用小塊面包、魚片等適宜的食物,最好是專用「鷗糧」,在規定的區域內投喂。
記住:絕對不要喂食變質食品、巧克力、咖啡因飲料等對紅嘴鷗有害的食物。喂食過后,包裝袋等塑料制品要收拾干凈,以免被這些鳥兒誤食。
最重要的是,不管大人小孩都應該保持安全距離,有很多游客喜歡追趕潮流,親自叼著面包片去喂海鷗,這是絕對不可取的,很可能會被海鷗啄傷臉和眼睛!
更不能直接抓海鷗拍照或玩耍,除了人容易受傷,也會嚴重驚嚇到海鷗,對它們造成不可逆的損傷,牢記它們始終都是野生動物。
這樣的行為看似有愛,實則非常危險!
觀鳥就在于一個「觀」字,我們要做講文明、有禮貌的觀鳥人,這是對鳥類負責,也是在對我們生命財產安全負責。
通過遵循這些建議,我們在與紅嘴鷗相處的過程中,既能夠更好地觀察它們的生活,又能夠確保觀鳥體驗是和諧而愉快的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