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種長相奇怪的大魚,既被叫做「水中之虎」,又被叫做「水中大貓熊」。
叫「老虎」,是因為它戰斗力強悍,古時候甚至被用來鎮壓水怪!叫「貓熊」則是因為它很珍稀,命運卻比大貓熊慘得多。
在2022年7月21日,它被正式宣布野外滅絕,要是接下來50年都看不見任何確切的蹤跡,那它就會被確認為「徹底滅絕」。
你知道這種大魚嗎?如果是年紀更大一些的朋友,或許還曾在長江里見過它。
提到「鱘魚」,很多人可能對中華鱘更有印象,但其實長江白鱘才是更重量級的那一位。
民間有個說法,叫「千斤臘子萬斤象」,其中「千斤臘子」指的是中華鱘,而這「萬斤象」說的就是長江白鱘了,從這俗語就能看出白鱘這實打實的分量。
長江白鱘在古代被稱作鮪、象魚、劍魚。
劍魚這個名字,對長江白鱘可以說是相當形象了,因為它是個有特長的魚——它的吻部長得特別長,甚至可以達到體長的三分之一,就像一把長劍,看著就很不好惹。
除此之外,長江白鱘的體型還很有優勢。
它是一種大體型鱘魚,一般能有2~3米那麼長,最長可以長到7米,把它豎起來得有一兩層樓這麼高,這在水里可是絕對的龐然大物,在咱們整個中國淡水魚界都是no.1。
除此之外,它的噸位也很符合它的「身高」——長江白鱘的重量一般在200-300千克,據說見過最大的能直逼1噸!這如果從別的魚頭上游過去,妥妥會留下「魚」生陰影。
雖然長江白鱘名字里帶「白」,但它可真不是什麼小白花性格,相反,它是水中非常兇猛的狩獵者,妥妥的肉食性魚類一枚,別的魚可能吃浮游食物為主,但到了長江白鱘這里,其他的魚類才是它的主菜。
長江白鱘捕食獵物主要是通過突襲、追逐和埋伏等方式進行。它們長長的吻部撇批發,里布滿了精密的感受器,能像掃描儀一樣,感知水壓、
水流和水中微弱的低電壓的變化,這就能讓它們第一時間發現食物的動向。找到美食之后,它們就可以張開大嘴,一口填滿自己的肚子。
體型本來就是碾壓級的存在,還配上了靈敏度感知能力,它不是食物鏈頂端誰是?
白鱘標本
這長江白鱘不只武力值高,歷史還特別悠久。
白鱘出現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中生代白堊紀,那時離現在可有將近1.5億年,是名副其實的很久很久以前,也正因為活得久,所以歷史中流傳著不少關于它的傳說,在我國許多文物、典籍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比如2001年初,金沙遺址出土了兩條金帶。
這兩條金帶一樣長一樣大,宛如雙生,上面還刻畫了奇怪的動物圖案,
金帶上的動物像魚,但又長相奇特,眼睛是菱形的,魚嘴部分不僅長,前端還上翹,有點像一把鉤子。
一開始有人猜測,這個圖案應該是古代傳說中鳥首魚身的動物——魚鳧。
但經過進一步考證研究發現,這個圖案更有可能是白鱘。
因為這兩條金帶是一種祭祀法器,是用來鎮壓水怪的。
而正好,白鱘在古代經常用于祭祀,在《詩經》《禮記》中皆有記載,祭祀詩《周頌·潛》中寫道「猗與漆沮,潛有多魚。有鳣有鮪,鰷鲿鰋鯉。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。」
其中的鮪就是白鱘,這說明在春秋時期,白鱘就用于祭祀。
再加上白鱘龐大的體格和獨一無二的戰斗力,用來鎮壓水怪實屬專業對手。
所以,這兩條金帶,又被稱為「雙鱘金帶」。
你看,在3000多年前長江白鱘就已經肩負重任了,它這存在感絕對是源遠流長。可為啥,活了幾千幾萬年的白鱘為啥如今突然滅絕了呢?
其實一開始長江白鱘還算比較常見,不只在長江有分布,在中國的其他河流,比如遼河、黃河、錢塘江、淮河甚至一些近海也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。
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長江白鱘的身影出現得越來越少,到20世紀50年代,就只有長江及長江出海口還能看到它們生活的蹤跡。
除此之外,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,長江白鱘是可以被商業捕撈的,比如20世紀70年代,年捕撈量就達到了25噸。
過度捕撈和生存環境碎片化,已經讓長江白鱘岌岌可危,一系列水壩的修建,更使長江白鱘的洄游受到嚴重影響,種群數量急劇下降,成為瀕危物種。
長江白鱘是一種半溯河洄游性魚類,它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在長江中下游度過,但每到三月中旬到四月初的春季,它們要繁殖的時候,又會逆流而上游到長江上游去產卵。
從長江頭游到長江尾,千百年來它們都是這樣活著,可葛洲壩的修建卻阻斷了長江白鱘的洄游路線,本就不多的白鱘群體雪上加霜。
它們也想從水壩兩邊通行,可人類早就等著它們自投羅網,很多漁民甚至會布下「絕戶網」,連小手指都無法通過,這些不只白鱘自己遭殃,連它們的食物——其他魚類都急劇減少,食物鏈頂端的王者就這樣陷入了糧食危機。
1983年,中國將白鱘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,同時全面禁止捕撈和食用,并在湖北省和四川省沿江流域設置了白鱘保護站。
可惜收效甚微,1993年,長江白鱘的自然種群已經無法進行繁殖活動,也就是所謂的功能性滅絕。
人們也曾經試圖通過人工養殖的方式為白鱘續命,可惜,長江白鱘的生存環境要求很高,繼續用很大的空間,有需要質量高的水體,還需要提供足夠的氧氣,這些條件在當時很難達到。
2003年大年初一,四川一位漁民發現了一條受傷的長江白鱘,他馬上通知漁政機構前來救援,在經過不斷通氧、消毒、注射藥物以及傷口縫合后,這條奄奄一息的白鱘才算起死回生。
2003年1月,搶救受傷大白鱘
後來,科學家們把這條白鱘放生并進行跟蹤。可誰知,負責跟蹤的船只竟然觸礁,電波信號收不到了,這條被放生的白鱘就這樣被跟丟了。
誰也沒想到,這竟然是人類最后一次看到長江白鱘的身影。
從那以后,長江白鱘的整個物種就再也不見蹤影。
2022年7月21日,長江白鱘宣布滅絕。
曾經的長江白鱘,從長江頭游到長江尾,游了數千年,可它們的歷史卻永遠停留在了2022年。這無疑給人類重重地敲響了警鐘——我們應該遵循生存的法則,保護生態環境,維護生物多樣性。
因為也許現在看來一種魚類的消失和我們并無關聯,但我們的世界,就像一個個物種搭起來的積木高樓,抽得多了,總有一天會崩塌。所以,保護動物,就是在保護自己,守護我們的未來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