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救救我,我不想死!為什麼毫無預兆就得了腸癌?」醫院里,一位年輕人痛哭流涕地拉著醫生的手,這又是一位本不該患癌的腸癌患者。
柳先生今年才35歲,剛生完二胎,在一家互聯網公司當碼農,收入還算過得去。但日常一坐就是一整天,還經常要熬夜加班。
原本柳先生就有便秘的習慣,沒想到半年前,排便習慣開始變得奇怪——要麼五六天拉一次,要麼一天就要拉三四次。
因為工作比較忙,柳先生也就沒顧得上,還覺得這種便秘和拉肚子的排便頻率剛好能一正一負地「互補」。
可是,最近這段時間,柳先生不知為何腹痛不止,有時候大便還帶血,這把他嚇得不輕,工作也不管了,急忙到醫院做了檢查,最終診斷為腸癌中期。
柳先生十分震驚,覺得天都塌了一樣,十分不明白自己這麼年輕怎麼會得腸癌。
醫生仔細詢問了病史才知道,原來好幾年前柳先生在公司體檢的時候查出有腸息肉,但當時息肉比較小,醫生也沒有給他切除,而是讓他后續注意復查,之后他就忘記這回事了……
正是柳先生長期對息肉「不聞不問」,才導致了如今這個局面。
只要對腸息肉「寧可錯殺,不可放過」,很多腸癌都是可以避免的。
什麼是腸息肉?它就是生長在腸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組織,通俗的說,就是腸道里頭多長了一個小肉團。
別小看這些小肉團,85%的腸癌都是息肉惡變而來,正常黏膜長出息肉大概需要10~30年,而息肉長出來以后,經過5~10年的生長則可以惡變為癌。如果考慮個體差異,一些人癌變的過程可能需要數十年。
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癌變,有些會在腸道安分守己,有些就會悄悄惡變。
①「安分守己」型:非腫瘤性息肉,主要以炎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為主。
②「悄悄惡變」型:腺瘤性息肉是腸癌的癌前病變,以管狀腺瘤、絨毛狀腺瘤、管狀絨毛狀腺瘤、無蒂鋸齒狀腺瘤/息肉、傳統型鋸齒狀腺瘤為主。
提醒一下,無論是什麼類型的腸息肉,大部分情況下只有腸鏡才能檢查出來。一般建議,普通人過了50歲之后,最好進行一次腸鏡檢查。首次檢查沒啥異常的話,后面就每5~10年復查一次。
如果是有腸癌家族史者、有癌癥病史者、糞便潛血試驗陽性者、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、潰瘍性結腸炎、克羅恩病癌前疾病者等高危人群,建議從40歲就開始做腸鏡。
要是發現自己近期排便出現了一些異常,也建議及時做一下相關檢查。
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,所以出現異常以后,可能會首先表現在排便上。
早期腸息肉很多時候沒有癥狀,因為腸道內部沒有痛覺神經,若本身體積還比較小的話,更難引發相關異常。但當腸息肉發展到一定程度時,可以通過一些排便情況來發現一些「蛛絲馬跡」。
1、大便前干后軟
當息肉越長越大,就會慢慢地阻塞腸腔,糞便通過變得困難。而且腸息肉還會影響腸道正常的消化功能,讓糞便難以成形,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大便前干后軟的情況。
2、便秘、腹瀉交替
腸息肉可能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,引發排便習慣異常,短期內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或者大便次數明顯增多,排便的時候有一種排泄不盡感。
3、排血便
糞便和正常的腸道蠕動,可能會和息肉摩擦,引發破潰出血,最終造成便血。此類便血,一般顏色比較暗,血液和糞便混合,甚至有膿血、黏液。
4、大便形狀變化
正常的大便表面會比較光滑,若腸道有比較大的息肉,息肉可能會擠壓到糞便,使 糞便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溝槽,或者大便整體變得扁扁的。
通常情況下,檢查發現了腸息肉,就要及時做切除,同時也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做好改善,避免癌變。
息肉的出現和飲食有關,尤其是高脂低膳食纖維飲食的結構,不少腸癌患者都有這樣的飲食習慣。
1、高脂肪飲食
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來參與,如果攝入過多的脂肪,那麼就要分泌更多的膽汁,過量的膽汁酸會損害腸粘膜,引發上皮細胞增生,促進息肉生長和發展。
2、烤肉
肉類富含蛋白質,但是經過高溫燒烤,可能會產生雜環胺,動物實驗表明,雜環胺具有比較強的致突變性,甚至能引發腸道腫瘤。
3、紅肉、加工肉
紅肉是指豬肉、牛肉、羊肉等纖維呈紅色的肉,加工肉則是腌制、煙熏、發酵等加工過的肉。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,一天吃100克(2兩)紅肉,腸癌風險增加17%,如果加工肉一天攝入超過50克(1兩),腸癌風險也對應增加18%。
為了健康,預防腸癌,建議大家適當補充綠葉菜、豆類、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,減少有害物質、致癌物在腸道的停留時間。
此外,補充葉酸、槲皮素、維生素、鈣、鎂等營養素,也對預防腸癌有幫助。總體來看,少吃肉、多吃蔬果、飲食多樣化以及加工方式簡單化,有利于預防腸癌。
腸癌是最好預防的癌癥,醫學界也認為腸癌是人類可以消滅的第二個癌癥,方式就是靠腸鏡檢查和防治息肉。如果你也有息肉,別再置之不管。
參考資料:[1]《【消化吧】正確認識腸息肉》.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.2021-09-05[2]《拉屎不暢,一查癌細胞都到肝了!大便出現這3種情況,盡早就醫!》.深圳衛健委.2021-09-06[3]《有腸息肉就要割了?華西醫生說,90%的大腸癌是它引起的,不割你睡得戳啊?!》.四川大學華西醫院.2021-02-01
未經作者允許授權,禁止轉載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