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閱讀此文之前,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「關注」,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,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,感謝您的支持!
來源/古風文史作者/古風文史明朝末年,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軍北上,攻破北京城,推翻了明朝的統治,建立了大順政權。
然而,在他攻打京城之前,他曾經向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禎提出了三個條件,如果崇禎答應,他就會停止進攻,甚至還會幫助明朝抵御滿清的入侵。
但崇禎皇帝卻拒絕了李自成的要求,寧愿選擇了自盡。這場和談為何會以失敗告終?李自成和崇禎各自的心理和動機又是什麼?
李自成在攻打北京城之前,曾經派遣太監杜勛作為使者,潛入北京城,與崇禎秘密談判。他提出了以下三個條件:
割讓西北一帶給李自成,并封他為國王。
給李自成百萬兩銀子作為軍餉。
李自成受封后,可以替明朝出兵鎮壓其他叛軍,剿滅遼東的清軍。但不奉詔,也不覲見崇禎。
這三個條件,其實是李自成的最大讓步。他已經放棄了稱帝的野心,只想做一個諸侯王,而且還愿意為明朝效力,抵抗外敵。他的目的,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,也是為了避免與明朝的正面沖突,造成更大的損失。
崇禎皇帝在收到李自成的條件后,經過一番思考,決定拒絕李自成的要求。他的理由有以下幾點:
遵循祖訓,不割地、不賠款、不稱臣、不納貢。李自成的前兩個條件,就是割地和賠款,這是明朝的皇帝不能接受的。
認為李自成是一個土匪,不值得信任。 如果答應了李自成的條件,他可能會反悔,或者會得寸進尺,要求更多的利益。而且這樣的做法,也會激起其他反賊的野心,導致國家分裂。
有辱皇室的尊嚴。李自成雖然愿意受封,但卻不奉詔,也不覲見,這是對崇禎的藐視。崇禎作為天子,不能容忍這樣的侮辱。
崇禎皇帝的拒絕,表現了他的驕傲和固執。他寧愿死,也不愿屈服于李自成。他還抱有一絲幻想,認為自己可以守住北京城,等待四方援軍的到來,然后一舉消滅李自成。
李自成為什麼要和崇禎談判呢?他不是已經打到了北京城下,勝利在望嗎?其實,李自成并不是那麼自信,他也有自己的顧慮。他的動機有以下幾點:
缺乏底氣。李自成雖然已經稱帝,但他畢竟是農民軍出身,沒有多少的底蘊和文化。他知道自己的政權是建立在沙土上的,難以長久。
而明朝的皇帝,卻有著幾百年的江山和威望。在老百姓的心目中,他們還是不承認李自成的合法性。如果能夠得到崇禎的認可,他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威信,也可以減少民間的反抗。
擔心敵軍。李自成雖然打到了北京城下,但他并不敢輕易攻城。他擔心城內有強大的抵抗,而且城外還有明朝的其他軍隊。
如果他陷入圍城的狀態,就會被敵人夾擊。所以他想趁早和崇禎達成協議,避免無謂的犧牲,也可以節省自己的兵力和物資。
缺乏遠見。李自成雖然在起義時說得好聽,免賦稅,闖王來了不納糧。但他并沒有真正的改革和建設的計劃,也沒有遠大的志向。
他之所以起義,完全是被官府逼得活不下去。 如果能夠給他高官厚祿,他就會和明朝的統治階級變成「自己人」。他最大的愿望,就是當個諸侯王,而不是圖謀天下。
李自成的動機,反映了他的狹隘和軟弱。他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,去徹底推翻明朝的統治,建立一個新的王朝。他只想和崇禎妥協,分一杯羹,安穩過日子。
崇禎皇帝為什麼不愿意和李自成談判呢?他不是已經陷入了絕境,沒有任何的希望嗎?其實,崇禎皇帝并不是那麼絕望,他還有自己的心理。他的心理有以下幾點:
堅持原則。崇禎皇帝是一個有原則的人,他遵循著祖訓,不愿意向任何的敵人屈服。他認為,作為一個皇帝,不能丟掉國家的顏面和尊嚴。他寧愿犧牲自己,也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祖宗和子民。他認為,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。
輕視敵人。崇禎皇帝是一個驕傲的人,他看不起李自成這樣的農民軍。他認為,李自成是一個土匪,沒有文化,沒有禮儀,沒有道德,沒有能力。他認為,李自成的軍隊是一群烏合之眾,沒有紀律,沒有訓練,沒有武器,沒有戰略。
他認為,李自成的政權是一時的,沒有根基,沒有支持,沒有前途,沒有希望。他認為,自己的軍隊是精銳的,有經驗的,有裝備的,有計劃的。他認為,自己的政權是正統的,有歷史的,有人心的,有天命的。 他認為,自己的皇帝是神圣的,有威嚴的,有智慧的,有勇氣的。
抱有希望。崇禎皇帝是一個樂觀的人,他還有一線的希望。他相信,自己可以守住北京城,等待四方援軍的到來,然后一舉消滅李自成。
他相信,自己可以挽回明朝的危局,恢復明朝的榮光。他相信,自己可以抵抗滿清的入侵,保住明朝的江山。他相信,自己可以改革明朝的政治,解決明朝的問題。他相信,自己可以為明朝的祖宗和子民,留下一個美好的遺產。
崇禎皇帝的心理,反映了他的自信和樂觀。他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,去面對任何的困難和挑戰。他有著不懈不息的努力,去實現任何的目標和理想。
李自成和崇禎的和談,最終以失敗告終。崇禎皇帝拒絕了李自成的條件,李自成也沒有再次提出和談的意愿。雙方的交鋒,從談判桌上,轉移到了戰場上。
李自成在1644年發動了總攻,攻破了北京城,崇禎皇帝上吊自盡于煤山。
李自成在北京城建立了大順政權,自稱闖王,改元永昌。但他的政權只維持了一個多月,就被清軍攻滅。
李自成逃出北京城,不久后被殺。這場和談,不僅沒有挽救明朝,也沒有保住李自成,反而成了清朝的墊腳石。
李自成和崇禎的和談,雖然是一場無果的交鋒,但它卻有著深刻的意義。它反映了明朝末年的社會矛盾和政治危機,也反映了農民起義和皇權斗爭的復雜性和殘酷性。
它展示了李自成和崇禎的個性和心態,也展示了他們的優點和缺點。它影響了明朝的命運和歷史的走向,也影響了中國的文化和民族的發展。它是一場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歷史事件,也是一場值得敬佩和懷念的歷史悲劇。
最后,由于平台規則,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,才會被認定為鐵粉。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點個「關注」,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