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55歲已退休,老公大我兩歲,今年57歲,正干得熱火朝天,突然「被」提前退休了,進入邊緣化狀態后,我到他的單位蹭食堂,[偷.拍]了他的工作狀態,感覺他活出了平淡安靜、享受獨處的狀態,也活出了讓他們領導見他也有些敬畏的樣子。
前不久,單位領導找他們多位55歲及以上年齡的中層人員集體談話,說集團人事部核查單位中層隊伍年齡結構超過了上級規定的比例,要求采取「休克療法」降低平均年齡。所以,單位為了大踏步邁進「年輕化」,現在執行體系內常見的「土政策」,對55歲以上的中層人員進行「一刀切」,退出實職,改任虛職,俗稱「退二線」。
單位「一把手」特意強調:在單位里,有的人干事是做貢獻,有的人不干事也是做貢獻。你們不做事就是對年輕人最大的支持,讓他們放開手腳、輕裝上陣。你們不要當絆腳石、攔路虎,不要拉倒車、瞎參與。領導巴拉巴拉講了大半小時,大道理都「對」,擺在桌面講就讓人不舒服了。
這一批老中層人員盡管有心理準備,但這樣被集體談話,集體被「一刀切」,還是有點不能適應。有的老同事說,我被判了五年「緩刑」,有的老同事說,我被判了四年「緩刑」,他們都恭喜我老公說,你被判得最輕,只有三年「緩刑」。我笑著問老公什麼意思?老公說,就是讓我57歲「退休」 但「緩期三年」執行。我不禁為這批老同事的自嘲和幽默感到好笑。
其實,我不太理解單位的做法,為什麼把中年骨干人員按照年齡「一刀切」呢?以前不是提倡「老中青三結合、梯隊搭配干活不累」嗎?現在怎麼突然一味地追求「年輕化」了,難怪職場上流行35歲、45歲、55歲現象,35歲不提基層副職就過氣了,45歲不提中層副職就沒戲了,55歲不提高層副職就回家看娃了。
我雖然是個婦道人家,但我還是想為這批老中層人員說句公道話:按道理說,這批55歲左右的中層骨干正是干事業的黃金期呀,老婆退休在家,黃臉婆一個,不需要伺候,家里無后顧之憂;孩子要麼上大學,要麼已工作,沒有接送、輔導、做飯的負擔;房子、車子也有了,沒有生活之憂;身體也硬朗,經驗也豐富,閱歷也充足,不正是集中精力、干事創業的大好時節嗎?單位為了拔苗助長,強推一批嘴上無毛且生活壓力最大的小青年,就把這批中年人「批量」下崗,難道不是違背職場客觀規律嗎?
胳膊擰不過大腿,讓你上你就上,讓你下你就下,不服從也得服從,不情愿也要強裝感恩之情。單位咋說咋有理,橫豎都是領導說得對。比如,這句「有的人干事是做貢獻,有的人不干事也是做貢獻」就充滿了辯證哲學的味道,你品你細品,就能琢磨出里面的「職場味兒」了。這就是「鼓勵」你「躺平」,別給在職人員添堵,別給領導找事,用這批老中層的話說,我們還想干事,不想躺平,是被單位硬生生「摁平」的。幽默中透著心酸和無奈。
我老公自我調節能力很強,進入邊緣化的狀態很快,是一個搬進格子間的老同志。單位領導已經明示得很清楚了,你們讓出實職,改任虛職,不干事就是做貢獻,你們還不乖乖地、主動地選擇「邊緣化」?有的老同志不適應,還去原部門上班,搞得年輕接任者無法正常開展工作。單位干脆在偏僻角落里騰出一間大倉庫,改造成一個大通間,每位退二線人員一個格子間,想來就來,不來也行。單位反正對你們是「放羊」了,至于「羊兒」來不來「吃草」敬請尊便。
我老公歷來就是一個聰明人,也是一個活得比較通透的人,當然,他也不是天生開悟的,而是被人情冷暖、世態炎涼給「逼」出來的,凡事經過風霜雪雨、歷盡滄桑的老同志往往都嘗遍了人走茶涼、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味道,所以,到什麼山唱什麼歌,不通透也得通透,想豁達也得豁達,你想不開、放不下,沒人關心你,心里吃苦的還是你自己!老公開啟獨享邊緣化的日子,慢慢活出了讓領導見到他也敬畏三分的樣子,主要做到了以下六點:
【1】亮明自己的底線,人不犯我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我必犯人。
老公搬入格子間之后,接任他的年輕領導不懂規矩,打電話過來讓他去辦公室一趟,端著架子給他安排雜事,還說你是老同志就不安排大活了,這些小事你去跑一跑。 傷害性不大,侮辱性極強。老公當場就發火了,剛才先進指標你怎麼不給我,這些破爛事你想起我來了。我去做這些破事不要緊,以后好事你也要給我,要不我拉著你去上級評評理?
嚇得小青年趕緊說,我是想讓您活動活動筋骨,您不需要我就不安排了。老公一聽他用了「您」字,就知道他服軟了。老公退二線之后已經做到位了,面對榮譽不爭不搶,遇到好事讓給年輕同事,不給部門添堵,不給領導找事,但也請領導別給我找事,想騎在我頭上指手畫腳,第一次就給他掀翻。及時亮明底線,宣誓主權,以免一些小毛頭上位之后,小人得志便猖狂,還想擺弄那些做出貢獻的老同志呢!
【2】與上級形成默契,你好我好大家都好,沒事別惹事,來事不怕事。
我老公在宣布「一刀切」之后,及時交接工作,騰退辦公室,跟同事打招呼告別,不帶情緒地搬到大通間。這個時候沒有必要給上級領導甩臉子、鬧情緒,一是沒用,二是顯得自己沒水平、沒格局,你給領導面子,領導就給你台階。你自己首先要擺正位置,平和心態,否則,自己就先崩了,怨天尤人,恨天恨地,跟領導鬧不愉快,結局就是一拍兩散、老死不相往來,完全沒有必要。
單位領導有時候會安排老同志是一些比如理論學習、調查研究、團隊建設、課題成果等任務,還有一些訪談、測評、座談、征求意見等活動,讓參加就參加,拿不準該不該參加的就試探領導的口氣,感覺領導只是客套一下就借坡下驢不參加。參加訪談,只談亮點不談缺點;參加測評,順著空格一路打對勾;參加座談,回憶高光時刻,夸贊思路正確;征求意見,只提寶貴經驗、不提個人意見。
如果單位領導對老同志不友善,那麼,老同志發起狠來,一般人真招架不住。上次,單位給老同志發的「福利」不太新鮮,在上級征求意見中,老同志愣是把座談會開成了「吐槽大會」,全然不顧領導全程黑著臉,最后讓這位領導吃不了兜著走的。現在的領導都聰明了,千萬別招惹老同志;老同志也抱著「沒事不惹事、來事不怕事」的態度,井水不犯河水,相安無事、風平浪靜。
【3】充分利用閱歷豐富及成熟的智慧,在單位活得輕松自在、游刃有余。
我老公這一批人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人,經歷了太多風霜雪雨,已經修煉得個個像個人精,所以,對待老同志一定要小心,都是千年的老狐貍,別跟他們玩聊齋。
比如,單位免費停車位非常緊張,退居二線之后就要騰退車位給在職的中層人員。我老公血糖比較高,不能吃水果、喝酸奶。單位食堂餐后都可以拿走一份水果和酸奶,我老公不吃就給旁邊小區的看門大爺,大爺每天就為老公占一個免費的車位,輕輕松松把難題消化了。
【4】喜歡來單位上班,享受這份輕松自由和安靜自在。
盡管上級要求退二線人員也要上班,沒事也要上班,這就是一個悖論,不讓你工作,但讓你上班,只是為了證明單位不搞「吃空餉」就行了。表面上是這樣要求的,實際上是「散養「狀態,老同志來不來,領導都睜一眼閉一眼,眼不見心不煩。 可我老公不喜歡呆在家里,喜歡來上班。
老公的通勤是「車、騎、走」三結合,有時候開車,有時候騎車,有時候走路。比如,現在的秋天季節,他基本都是騎車上下班,不是燒不起油,而是為了強制自己鍛煉鍛煉。上班就能享用一日三餐的免費食堂,吃完飯一抹嘴就走,不用在家里刷鍋洗碗;單位上夏有空調冬有暖氣,有網絡有電腦不花電費;有熱水房、免費茶歇,實現喝水自由;有羽毛球館、健身房、理發室、醫務室,運動出汗還有盥洗室。
我老公想得開,待著家里,跟老婆可能還拌嘴,待在單位其樂融融,都有一點樂不思蜀了。別的老同志不愿意去單位,主要覺得見到同事互相尷尬,我老公奉行只要我不尷尬,那麼,尷尬的就是別人。再說了,老同志都集中在偏僻的角落里,領導八百年都不來一回,想遇到熟人尷尬一下都遇不到呀。
【5】人越來越平靜了,變得越來越沒有脾氣了,喜歡獨處了。
我老公在職時是一個「暴脾氣」,經常為工作上的破事生氣,每天回家都讓我給他做心理按摩。退居二線之后,最大的收獲就是心態平和了,不再發脾氣了,身體更健康了。以前,老公的胃不好,醫生說這不是病理造成的,而是不良情緒造成的,退二線之后,情緒穩定了,不再生氣了,胃病也好了。
老公開始喜歡獨處了,以前三天兩頭有應酬,幾天沒人叫他喝酒,就感覺不受重視了,可能被邊緣化了,現在真的被邊緣化了,標志性事件就是應酬次數斷崖式下跌,用他自嘲的話說,以前喝酒不努力,現在努力找就喝。
人走茶涼,本來就是客觀規律。以前因為利益建立的關系,營造的氛圍,參加的飯局,隨著利益關系的終結而消亡。利盡人散,天經地義。曲終人散,默契散場,人走茶涼就是江湖規矩,千萬別為人走茶涼而自憐自艾,那就是不懂規矩了,別人會嘲笑你太矯情、不江湖。
老公喜歡獨處之后,人也變得平和很多。一個人吃飯,一個人散步,一個人喝茶,一個人看報,一個人刷著手機傻樂,并不喜歡看美女,開始喜歡看農家小院、圍爐煮茶、鐵鍋燉大鵝,有時候會把一首三十年前的老歌設置成單曲循環,前幾天喝了兩杯白酒,聽著老歌,還落下了幾滴老淚。
在單位里,高手是沒有情緒的。動不動就生氣的人,沒有一個是智者,只能證明你沒有底牌了,只剩下生氣了。人群中,脾氣最好的人往往最可怕;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;懂得示弱的人往往都是聰明人。這些老同志,誰心里沒有點故事,誰肚子里沒點委屈,把脾氣放出去是本能,把脾氣收回來才叫本事。
【6】變得越來越豁達了,不再好為人師,微笑俯瞰社會。
單位為了發揮老同志的余熱,想讓他們出主題、帶徒弟、多指點,但都被他們婉拒了。以前,中年是塊寶,如今,中年是根草。以前,年輕人尊重老師傅,老師傅愿意傳幫帶,現在,年輕人瞧不起老同志,恨不能亂拳打死老師傅,長江后浪拍前浪,到處都是白眼狼,傻子才會帶徒弟。
也有一些年輕同事想請教老同志,他們一般都笑而不語。老公在職時喜歡好為人師,巴心巴肺給人家指路子、出點子、把方向,結果,做對了都是人家厲害,做錯了都會埋怨你。老公現在不再好為人師,也不再嘮嘮叨叨,好漢不提當年勇。哪怕看著年輕人做錯事、走錯路,也微笑不語,終于明白教育他們的不是你的教導而是南墻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