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片黃沙和鋼筋中,它有些顯得格格不入,外界的嘈雜和冗亂也與任家大院的寂靜和清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最為關鍵的是,由于施工的原因,老宅的電話線斷了,喝水也成了很大的問題。
于是任金嶺還特意在門前的不遠處鑿了一口井,無論施工的壓力讓他多麼無奈,他也從未后悔過。
只是自從工地開工之后,有些嘈雜人員總會悄悄地溜進任家大院里,
如果是來觀賞的倒也沒什麼,可他們每次離開后,宅子里總都會缺失點東西。
這個問題難倒了任金嶺,他不明白為何同為中國人,還要對國家的文物有所覬覦。
為了防止情況進一步惡化,他在宅子里鋪上了地板磚,
還用玻璃罩住了木制雕花門窗,并在大門外寫上了 「非請勿進」的牌子。
這個辦法的確管用了一段時日,但沒過多久,任家大院依然有外來人員進入,重蹈覆轍的事情也在一遍一遍地上演。
任金嶺思來想去,決定從外面建一堵墻,這樣就能把任家大院和外界完全分隔開了。
可是任金嶺的全部積蓄幾乎都用在修整老宅上了,一家人的生活本就有些拮據,
現在就靠女兒的面包店支撐度日了,又哪來的錢建一堵墻呢?
無奈之下,任金嶺向鄭州文物局提出了申請,想要把老宅改造成一座真正的博物館。
老兩口將家里所有的文物,包括傢俱、瓷器、朝服等上千件物品提交了上去,
他們想通過這些歷史的痕跡得到專業的保護,從而也能更好的進行文化的傳播和傳承。
2017年,鄭州文物局通過了任金嶺的申請,任家大院從此改為「鄭州天祥博物館」。
這處博物館在高樓大廈的包圍下,顯得既渺小又偉大,
對任金嶺來說,他不僅完成了祖輩們的心愿,還將歷史文化傳承了下去,這就是一件「雙贏」之事。
「鄭州天祥博物館」分為兩個院落,其中一處廣為開放,
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參觀者,不收取任何費用,憑借身份證就能進入。
任金嶺也成了博物館的館長,他和妻子一起參與博物館的講解工作,
這里的一草一木,以及每一件文物都是他最為熟悉的「伙伴」。
他從未想著憑借老宅子或這些文物去掙錢,而是免費進行傳統文化和文物的講解工作,這不禁令人為之動容。
有句話說得好:「莫讓文化遺產毀于拆古建新,尊重歷史是必須的」。
拆遷工作我們應該支持,但我們也要保護好來之不易的文化,畢竟這才是祖國富強的根基。你說對嗎?
對于任金嶺放棄1億拆遷款保護任家大宅的事情,你是怎麼看待的呢?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